Artboard 35.png

魔幻・拾光|Magic moment

 
 

重返⽉津港場域產⽣新的對話

共創下一個十年

 

國內第一個把城鎮水域變身成為美術館,以當代藝術作品為主要展品的燈節-“月津港燈節”,十年來,共300位國內外藝術家藉著每年元宵節前後,讓台南鹽水在人們心目中的記憶,除了蜂炮,意麵,增添了夢幻醉人的當代光影藝術,更讓整個北部街區也變成了“月之美術館”,在蜂炮的力度,意麵的美味之外,增添濃厚的唯美藝術氣息,鹽水的轉變可謂充滿魔幻!

第十年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的鹽水月津港燈節,即以「魔幻・拾光」為策展主題,構想從太陽的魔幻時刻(Magic hour)到專屬月津港月光的「魔幻拾光」 (魔術時刻),打造月光的魔幻劇場,並結合科技媒材,呈現出散發魔幻震懾魅力的光影/聲光藝術作品,探索時光的迷人魔力。這次更特別邀請澳洲聲光藝術家Kit Webster首度在亞洲戶外展演,安置身被動畫包圍的多重拱門間,感受另一次元不同思維對時間的演繹。

此次燈光節共有超過50件藝術作品,其中特地邀請10位過往曾參與月津港燈節創作的藝術家佈置,重返⽉津港場域產⽣新的對話,一起回顧,共創下一個十年。

 
隨著作品的聲光逐漸展開,人們探索,解剖並重新發現了光,聲,空間和時間的對稱性。

中世紀發明了機械鐘後,時間變成一種尺度,時間在格林威治的標準化下,所有人過的每分每秒都是相同的,但是對於時間的感知是很個人的,並每個人的經驗,身體,官感而不同。透過藝術作品,讓身處的場域的機械式時間消失。

長久以來,時間一直是宗教,哲學和科學領域的研究主題之一,科學定義邊界,而藝術可以揭示其中的無限現實。